贵州省先进医学成像与智能计算全省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学术交流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 2025-03-24 |  查看数:10

2025228日,贵州省先进医学成像与智能计算全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学术交流会在花溪区十里河滩顺利举办。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友昌、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捷、法国CNRS终身教授YueMin ZHU、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所长杨杰、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马建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所长梁栋、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张体江、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主任高波、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魏红江,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张玉瑶,以及贵州省先进医学成像与智能计算全省重点实验室成员和学生齐聚一堂,聚焦前沿科技开展AI+医疗学术交流,为实验室建设发展把脉献智。

实验室由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牵头,联合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人工智能+健康”领域前沿技术攻关与集成应用,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发展模式,重点突破我省在人工智能医疗交叉领域的前沿技术短板,打造下一代AI+医疗创新体系,力争产出一批变革性、引领性和标志性成果,培养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建成贵州省乃至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基地、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塑造我省在AI交叉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引领我省在未来信息和未来健康产业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友昌、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秦永彬在致辞中对实验室启动建设表示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参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成员表示热烈欢迎,提出实验室应当聚焦医学成像领域前沿,重点强化高端科技平台构建,持续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重大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积极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通过系统性创新布局,全力抢占该领域科技发展高地,为国家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随后,杨友昌副厅长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专家颁发了聘书。

贵州省科技厅杨友昌副厅长致辞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秦永彬院长致辞


杨友昌副厅长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会上,实验室主任、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王丽会教授汇报实验室建设工作,从研究方向、技术路线、成果转化和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实验室总体建设规划与目标,汇报了实验室相关工作与未来计划。随后,学术委员会专家对实验室整体工作的研究方向和规划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为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实验室主任王丽会教授汇报实验室建设工作


学术委员会委员就实验室工作及规划提出意见与建议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捷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所长梁栋教授,分别作《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加速医学影像基础到临床的跨越》、《MR Live Imaging:从静态拍照到动态摄像》主题报告,聚焦AI+医疗从科研层面到临床应用的前沿技术,促进交流合作,探讨未来发展。

田捷教授作主题报告


梁栋教授作主题报告


实验室成员王丽会教授、王荣品教授和陶熙副教授分别对预申项目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围绕项目方案展开深度研讨。通过对总体规划、技术路线及目标的系统性论证,提出建设性意见。

实验室王丽会教授作报告


实验室王荣品教授作报告


实验室陶熙副教授作报告


最后,实验室主任王丽会教授代表实验室作战略发展表态。首先向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及专家组的建设性意见致以谢忱,随后系统阐述了实验室发展纲领:第一,立足数字中国建设战略支点,构建“AI+医疗”创新联合体,重点围绕全链路智能CT/MRI成像理论、开放世界医学图像处理算法、可信智能临床决策系统、全栈式智能医学协同平台四大攻关方向,实施“理论突破-技术革新-设备研发-临床落地”的递进式创新路径,实现医学影像AI核心算法自主可控。第二,依托贵阳大数据产业优势,联合朗玛等领军企业共建智能医学成像创新中心,着力突破医学影像多模态数据融合、跨尺度智能重建等“卡脖子”技术,推动建立AI医疗技术省级标准体系。第三,构建涵盖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临床转化的复合型团队,实现智能医学成像关键技术突破,助力贵州在大健康产业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一审:唐玮欣 

二审:何   飞 

三审:龙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