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学位授权点2024年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3-28 | 查看数:18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
学位授予单位 | 名称:贵州大学 |
代码:10657 |
授权学科 (类别) | 名称:软件工程 |
代码:0853 |
授权级别 | √ 博 士 |
□ 硕 士 |
贵州大学
2025年3月
编写说明
一、本报告按自然年(1月1日-12月31日)编写。
二、授权学科(类别)名称、代码和级别按《贵州大学2020-2025周期性合格评估参评学位授权点列表》填写。
三、各授权点请参考《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列出的主要内容逐项进行编写,重点体现年度建设总体情况。
四、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
五、本报告正文使用小三号仿宋字体, 建议不超过3000字,纸张A4。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贵州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是由“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于2011年升级而来。贵州大学1972年设立计算机软件本科专业,1983年开始招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研究生,199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授予权,2001年由李祥教授等领衔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得了博士授予权,成为贵州省最早的两个博士点之一,2011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升格为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7年教育部批准以软件工程牵头建设“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国内一流学科。本学位点在“软件工程理论与计算理论”、“软件安全工程与密码学”和“软件工程技术与人工智能”三个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已培养40余位软件工程领域高端人才。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28人,外聘博导10人,其中青年长江学者2人,国家政府津贴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1人,贵州省百层次人才2人,千层次人才3人,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含特岗副教授1人),讲师9人。教师队伍中博士占比89%,平均年龄39岁,已形成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骨干,中青年优秀人才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在本学位点的支撑下,贵州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被评为“B-”,2022年软科排名第30,进入全国前20%,2024年排名第10名,进入全国前7%。
1 目标与标准
1.1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应面向全国、立足贵州实情、辐射西南地区软件工程人才需求,坚持“瞄准国际发展、立足贵州省情、聚焦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需求”的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软件工程高级人才。
1.2学位标准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位标准按照教育部《0835软件工程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以及《贵州大学学位[2015]8号》文件要求,结合国内外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情况和贵州省的实际情况,于2021年颁布了《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2021版)》。
在此管理办法中,要求软件工程博士学位需要至少发表2篇SCI四区(及同级别)以上的科研论文,还需要至少参加1次高水平国际会议(国际上认可的、有一定历史和规模的国际会议,以CCF的A\B\C类国际会议为标准)。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需要至少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中文核心论文以论文发表当年的北大核心库为标准)上发表与专业相关学术论文1篇并至少完成“参加高水平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分组报告”层级及以上层级的学术报告1项。
2 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
基于国内外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情况和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在“瞄准国际发展、立足贵州省情、聚焦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需求”的理念指导下,学位点统一制定了《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其研究方向包括:
l软件工程理论与计算理论
培养掌握软件工程的形式化、程序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理论(算法与复杂性)专业人才。
l软件安全工程与密码学
培养掌握软件安全的形式理论和协议验证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密码学基础理论和技术的专业人才。
l软件工程技术与人工智能
培养掌握复杂软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化开发的基本技术,熟悉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包括复杂系统的交叉学科中深度应用的特色人才。
2.2师资队伍
2020年以来,学位点高度重视学位点师资队伍建设,面对上一轮学位点评估工作中师资不足的问题,先后从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985院校引进了优秀博士12人,自主培养了博士6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形成了一支平均年龄39岁的师资团队。此外,学位点还培养了青年长江学者2人,补充了师资团队中领军人才的数量。目前,学位点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占比89%,相比上轮学位点评估有明显提升。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青年长江学者2人,国家政府津贴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1人,贵州省百层次人才2人,千层次人才3人,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含特岗副教授1人),讲师9人,另有10名外聘导师,其中包含长江学者2人,形成了合理的教师梯度团队。
2.3教学科研支撑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博导19人,其中院内博导9人,院外博导10人,大多数导师有校外学缘背景和海外求学经历,科研经历丰富。通过优秀人才引进、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在软件理论与形式化方法、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计算机视觉、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数据科学与处理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结构合理、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胜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师资队伍。聘请聘请航天十院、云上贵州等知名企业的高水平技术人员任校外导师,打通产学研人才培养通道。
2020年以来,学院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以“提升内涵、构建团队”为主线,以学科传统优势为基础,以学科未来战略发展为导向,全面构建新的科研平台。本年度,学位点“贵州省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重点实验室”在贵州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中表现优异,以答辩小组第1名的成绩重组成功,建立“贵州省先进医学成像与智能计算全省重点实验室”,此外,学位点参与了“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工作和“贵州省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组建工作,其中“贵州省人工智能实验室”已获批建设。同时,学位点作为参与单位申报了“贵州省人工智能实验室”获得科技厅批准,将于下一年筹备建设。
学位点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支撑下,累计投入11,987,000.00元用于购置算力平台,组建了包含A100、A6000、L20、鲲鹏910B在内的算力平台,可有效支撑学位点科研与教学工作。
2.4奖助体系
贵州大学具有完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度。研究生奖助体系由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两部分组成。研究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博士新生奖学金等;研究生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助研、助教、助管(简称“三助”)岗位助学金,特殊困难救助金和国家助学贷款等。软件工程学位点承担了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各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每年招收了大量的在职博士研究生,根据相关规定,这部分博士研究生不参加相应的评奖,故学位点的奖助比例偏低。
3 人才培养
3.1招生选拔
表1. 2024年研究生报名录取人数表
学生 | 报名人数 | 录取人数 |
硕士研究生 | 337 | 29 |
博士研究生 | 38 | 17 |
软件工程学科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贵州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学院对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命题、复试(包括调剂)、录取、入校等一系列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监督,保障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3.2 思想教育
围绕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参照《贵州大学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文件,学位点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此,学位点专门开设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入学教育》《学科前沿专题》等必修课程,深入开展了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规范组织好书记校长第一课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聚集学科前沿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同时督促所有授课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3.3课程教学
围绕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学位点制定了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软件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在每年进行更新,出台了包括《贵州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版)》、《贵州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版)》等文件在内的培养方案文件。
表2. 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对应研究方向 |
应用近世代数 | 必修课 | / |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 必修课 | |
软件系统模型 | 选修课 | |
高级软件工程 | 选修课 | |
软件分析与评价 | 选修课 | |
云计算与大数据 | 选修课 | 软件工程理论与计算理论 |
高级数据管理与分析 | 选修课 | |
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原理 | 选修课 | 软件安全工程与密码学 |
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 | 选修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