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保密学院、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简介
(2024年06月)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保密学院、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东校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保密学院、软件学院)自1972年创办计算机软件本科专业开始,至今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1972年创办计算机软件本科专业,1983年开始招收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1986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199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199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授予权,1998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授予权,2000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授予权,2002年成立信息与计算机学院,2003年获软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2个工程硕士授予权,2004年,学院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高校在职师资硕士授予权,2005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08年,与原贵州工业大学转设的信息工程学院进行院系合并,学院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2009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2011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升格为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贵州省软件工程与信息安全特色重点实验室,2013年,学院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获得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贵州省首批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2013年获得贵州省先进计算与医疗信息服务工程实验室,2015年申请获批贵州省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2015年,获批贵州省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跨学科共建),2017年,获批贵州省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重点实验室,2017年,与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卫星影像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院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等级为“B-”(前4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等级为“C+”(前50%)。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贵州省区域一流建设专业。2018年,教育部部省合建要求贵州大学以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引领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建设国内特色一流学科。2018年9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获批贵州省区域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与贵州小爱科技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获批贵州省智能人机交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信息安全专业获批贵州省区域一流建设专业。2019年,申请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9年12月,贵州省教育厅将我院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引领的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列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Ⅰ类学科。2020年,获批贵州省大数据管理局的贵州省智慧医疗大数据创新中心。2021年,支撑贵州省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第一个大数据领域的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信息安全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软件工程获批省级区域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获批贵州省首个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文本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在软科全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30名,进入全国前20%。2022年,获批贵州省密码学与区块链技术特色重点实验室。2023年,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在软科全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23名,进入全国前15%。2024年,获批保密技术专业,筹备建设贵州保密学院。
学院现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等2个一级学科,其中,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是教育部规定的以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引领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建设国内特色一流学科的主导学科,也是省教育厅规定的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群世界一流建设学科Ⅰ类学科的主导学科。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等4个电子信息的专业硕士点。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保密技术、网络工程(已停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已停招)、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已停招)等8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1个国内特色一流学科群主导学科(软件工程),1个贵州省区域一流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3个区域一流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学科),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文本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软件工程与信息安全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密码学与区块链技术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贵州省先进计算与医疗信息服务工程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校企合作工程中心。1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2020年,《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系、网络空间安全系,软件工程教学部、计算中心等四个系部,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现有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专职教师133人,专职行政人员9人,其他1人;专职教师中有高级职称64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41人,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人。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省管专家4人,省级“金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人才2人,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级千层次人才3人。
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实验环境,具有贵州省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支撑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软件工程与信息安全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先进计算与医疗信息服务工程实验室、贵州省智慧医疗大数据创新中心等众多的科研平台,有效支撑学院的科学研究与产学研服务。学院建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文本计算与认知智能实验室、政法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先进计算与信息工程实验室、医学影像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信息安全与智能科学实验室,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实验室,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实验室,GPU计算集群,大数据计算中心等科研实验平台,有效支撑研究生培养工作。学院建有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本科生实验室,有效支撑本科生培养工作。
学院研究领域广泛,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形成了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智能医学影像与精准诊断、图形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文本计算与认知智能、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与医疗信息服务、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物联网与嵌入式软件开发、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应用、先进存储体系结构与存储技术等10个特色科研团队,已经形成了“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智能医学影像分析”、“司法人工智能”、“社会治理人工智能”、“天文大数据”、“税务大数据”、“数据库技术与数据中台”、“理论计算机科学”、“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数据内容检测与网络攻防”、“信息隐藏与取证”、“大数据治理与应用”、“知识表示与推理”、“计算机视觉”、“先进存储”等众多研究领域和方向。特别在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网络攻防技术、司法人工智能、天文大数据、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文本挖掘与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较强的优势,已形成一些特色或优势,其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不断地提升学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服务于贵州的大数据战略,服务于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秉承“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依靠自身的努力,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1992—2003年期间,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2004年—2012年期间,学院承担的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联合项目累计已超过4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2013年—2024年期间,学院承担的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联合项目累计已超过16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项,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近年来,学院教师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奖航空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8项、航空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3项、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近年来,学院科研人员累计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了几百篇学术论文,其中在CVPR、《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Knowledge-Based Systems》、《Neural Networks》等国际权威期刊或顶级会议以及《Science in China》、《J. of Comput. Sci. and Technol.》、《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通信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相继发表众多学术论文。
学院全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聚焦前沿、立足贵州、体现特色”的发展理念,秉承“知行合一、弘毅致远”的院训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的育人理念,打造“党建引领、教育联动、文化浸润、多方聚力”的四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全方面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学院注重内涵发展,聚焦质量提升,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责任、有担当”的高层次人才。学院现有在校生规模超过3200人,其中博士生80余人,硕士生650余人,本科生2500余人。
学院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众多校友聚焦本职工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近年来,博士、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3%。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及专业在贵州省具有极高的社会声誉,在全国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学院近年来积极服务于贵州省的大数据发展战略,为贵州省的大数据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
学院紧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紧跟数字化发展浪潮,聚焦贵州大数据战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服务于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应用成果转化等“政产学研用”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近年来,围绕国家和贵州大数据发展战略,学院以“聚焦学科前沿发展和特色发展,服务贵州大数据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积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科研和社会服务团队。学院从“顶层规划、数博会建设、知识普及和领域应用”多层级发力,助力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在司法、交通、医疗、农业、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研究,推动这些领域从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涌现出了“大数据政府智库”、“省智慧法院建设”、“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数据推动大扶贫实施”、“AI助力贵州精准抗疫”、“法管家法律大模型”、“政务可信大模型”、“医学影像云”等为代表的优秀社会服务案例。
学院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与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外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一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我院师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组织和国内外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学院有效培养来自柬埔寨、老挝、冈比亚等多国的十余名留学生。